据美国石油协会数据,美国超过半数家庭供暖依靠天然气。
这种新型电池将在2025~2030年间开始大规模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在油气领域,传感器技术在泵、油气井及井下器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几十年来,在提高采收率方面最常用的技术是水驱。四维地震技术使得在不同时间进行相同的地震普查成为可能,对了解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动态有重要意义面对这道必须算准的难题,承担项目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旋转导向技术,可在旋转钻进条件下实时控制和调整钻井轨迹,完成复杂的三维井眼设计。目前课题研制的随钻测井和旋转导向系统,已成功完成11井次陆地和海上油田工业应用,累计进尺达到15533米,具备产业化条件,将对提高我国复杂油气藏开发能力和降低开发成本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结合即可完成地质导向作业任务,即根据钻遇地层参数实时调整井眼轨迹,实现闻着油味打井的目标。
配套开发的随钻测井技术,可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准确判别钻遇地层。相关人士表示,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自十五以来支持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大集团并行开展该项核心关键技术和系统的攻关,下一步将开展新一代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技术研究,实现国际最先进的高造斜率、垂直造斜、随钻探边、高速率泥浆脉冲遥传等高端技术功能。2.公司自身因素导致的业绩下滑尽管壳牌从2004年开始就将大量资金用于油气上游投资,并提出上游发展的目标就是发现更多油气储量的口号,但实际对上游的投资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而在2014年初发布盈利预警后,该公司也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频繁的策略调整也是影响其收益的重要因素。在油气产量构成上,天然气在壳牌油气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自2010年开始超过50%,并逐年增加,2014年其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56%,与2013年持平。这主要得益于其在2014年有几个经济性较好的深水项目投产及作业成本的降低(由2013年的100.42美元/桶降至91.09美元/桶)。壳牌认为,随着市场环境及行业的发展,这些地区将是未来重要的潜力区。
壳牌长期战略是发展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及北极、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的油气资源和重油。与此同时,壳牌2014年的炼油加工量为290.3万桶/日,略低于2013年的291.5万桶/日。
近中期发展的重点产业包括两个领域,即一体化的天然气项目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目标是将其视为未来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将利用在技术和管理及全球资产规模方面的优势,发现更多有竞争力的资源。因此可以说2014年的全球经济仍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的低迷和油气需求的疲软是导致壳牌经营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壳牌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1.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及油价走低导致业绩下滑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经营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期的上游净投资为207亿美元,约占投资总额的85%。
天然气价格方面,虽然受冬季温度低于以往的影响,美国亨利中心气价比2013年上涨了近16%,达到4.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但是世界其他主要市场的气价出现大幅下滑,英国NBP价格下滑超过25%,日本JCC价格下降近2%。每股收益由2.66美元降至2.36美元。在油气勘探区块方面,受退出区块和剥离资产的影响,壳牌2014年的油气勘探区块面积减少了3.4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退出南美地区1.3万平方千米的区块,剥离澳大利亚和加拿大1.15平方千米和5000平方千米的区块。编者按: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使得油公司经营面临重大挑战。
虽然壳牌吸取了2013年的教训,在2014年削减了部分投资并执行了瘦身战略,但是其在2014年的债务规模并未下降,反而略有增加。虽然压缩了投资规模,但受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影响,壳牌2014年的盈利能力与上年相比仍呈下滑之势。
WTI也经历了与布伦特相似的变化,2014年全年均价为93美元/桶,下滑了约5%。但相对于石油而言,天然气项目的周期和盈利能力偏弱,很难在近中期盈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上游投资策略的效果。
从2013年的443亿美元降至2014年的239亿美元,基本恢复至历史正常水平。另外,该公司在2014年采取的削减勘探支出、冲销及剥离部分资产等措施,也对上游净收益增长有积极意义。壳牌虽然在2014年初发布了盈利预警,但随后的油价大幅下滑依然让其始料未及。其他收入为1.1亿美元,较2013年减少26%。平均已占用资本回报率(ROACE)由7.9%降至7.1%,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低。自2010年以来基本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其工业生产(销售)LNG2400万吨,与上一年相比增长超过20%,其中公司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LNG项目在产量增长上的贡献超过70%,尼日利亚、秘鲁和阿曼的LNG产量也有小幅增长。
而支撑全球油气需求增长的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GDP增长继续放缓。与此同时,虽然欧盟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分别从2013年的0.5%和2.2%增至0.8%和2.4%,但其油气需求基本呈零增长
即便油价走高,投资的走向也很难再改变。但当需求放缓时,欧佩克却很少表现出大集团应有的纪律性。
不过,如果特维伯格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当经济像现在这样陷入衰退或接近零增长时,这种需求并不会持续下去。这意味着,油价太低可能导致未来供应受到限制。
也许不看好石油前景的一个例证,就是近期壳牌放弃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北极石油钻探项目。可以看到的是,低油价确实已让美国石油业疲态尽显。壳牌北极项目所发现的石油资源仅仅是少量的,而不是可以推动石油工业和现代文明发展的大宝藏。油价太低影响未来供应过去十年,油价剧烈波动使得石油工业难以制订长期生产计划,这对未来的能源供应有着重要影响。
在如此紧张的形势下,欧佩克并没有减产。现在,我们可能正在经历石油生产受限的时期,革命性的突破迫在眉睫。
通过长达20年的试验和政府援助,目前被用于深层页岩天然气和石油开采的水力压裂技术才得以完善。水力压裂第一次使用是在1947年。
如果这个行业真有这样的权力,那么其执行力可谓糟糕。但我们不应指望这些突破会很快发挥作用。
而就现有的一些技术来说,似乎还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带来巨大改变。沙特希望能借机破坏美国的石油生产。石油工业的强势力量会让很多人得出错误结论,即这个行业必须以某种方式控制油价。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迫在眉睫当然,一些技术突破可能会带领我们走出这个暗淡周期。
而此方法被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广泛应用又花了10年时间。生活窘迫带来的部分结果是需求不足,于是油价继续保持低位,导致高成本的石油工业无利可图。
近年来,石油业发现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通常情况下,沙特应该承担大部分的石油减产任务。
而如果世界石油产量因为低需求和低价格在下降,即使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由于库存的原因,价格还会在某一点转折后上涨。高者,如2008年,油价高企,随后经济增长放缓,需求被破坏,最终导致了2009年的价格崩溃。